主要国家 |
次要国家 |
加拿大自治领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南非 英属印度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王国 罗马尼亚王国 南斯拉夫 中华民国 中共 满洲国 桂系 滇系 晋系 西北三马 新疆 墨西哥 荷兰 西班牙 葡萄牙 保加利亚 希腊王国 土耳其 立陶宛 拉脱维亚 爱沙尼亚 波兰 |
其它国家 |
1936年, 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世界上最辽阔也是最富饶的国家之一,而且还是在新大陆的唯一列强。然而尽管它拥有富足的资源和基础设施优势,但在游戏开始会受到法案和民族精神的严重制约。但如果美国摆脱这些限制,增强其军事实力(或者通过建立或加入一个阵营来获得盟友),那他们就像在史实中一样能轻而易举地变成一个世界性的超级大国。
美国国土地形变化多端,地势西高东低。东海岸沿海地区有着海岸平原,南宽北窄,一直延伸到新泽西州(New Jersey),在长岛等地也有一些冰川沉积平原。在海岸平原后方的是地形起伏的山麓地带,延伸到位于北卡罗来纳州(North Carolina)和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高1830米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为止。
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是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势相对平坦,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密苏里河流域——世界上第四大的河域也位于这里。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内部平原的地形开始上升,最后进入美国中部面积广阔而地形特色稀少的大平原。
在大平原西部则有高耸的落基山脉,从南至北将美国大陆一分为二,在科罗拉多州(Colorado)的最高峰到达4270米。西海岸地区有内华达山脉和海岸山脉。以前落基山脉还有频繁的火山活动;只剩下一个区域(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的超级火山——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美国最高的山峰是麦金利山,海拔6193米,也是北美洲第一高峰。
19世纪初期,美国开始工业化,而南北内战之后,则步入成熟阶段。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时间内,美国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机器代替了手工,产品大量增加。全国性的铁道网,增进了货品流通。应大众的需要,许多新发明应市了。银行业提供贷款,促成工商业经营的扩大。故从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间被称为所谓"进步时期"(Progressive period),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美国终于被卷入大战漩涡中,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新的角色。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美国宣布中立,向交战双方提供军火,不久又对协约国进行贷款。1916年,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当选连任。1917年,美国在德国潜艇击沉美国船只后,于4月6日对德宣战。大战期间由于国外移民中断,黑人大量北移,并入伍出国作战,开拓了视野。
1918年11月,威尔逊签署对德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美国的经济繁荣。战后,美国由欠60亿美元的债务国而成为贷出100亿美元的债权国,美国成为最富有的国家。1921年共和党沃伦·甘梅利尔·哈定(Warren Gamaliel Harding)当选总统,正值美国陷入全面经济萧条。他提出“工业正常化”和”抢救资本主义”政策;1923-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进人相对稳定时期。美国国内由于固定资本更新,建筑业兴起,汽车和钢铁工业等扩大以及商品和资本输出激增,1923年美国工商业出现了新高涨。
与此同时,美国第2次企业“合并浪潮”(即进一步托拉斯化),遍及银行业、工业部门,特别是水、电、煤气公用事业,甚至扩展到零售商业部门。共和党人柯立芝执政时期是美国经济繁荣时期。私人垄断资本大为发展。但由于国内新兴工业畸形发展与生产过剩,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和消费脱节,农业长期陷于慢性危机,1929年10月美国首先爆发经济危机,随后资本主义各国陆续陷入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大萧条美国历史上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大萧条影响的不只是美国,世界各国都受到牵连。经济大恐慌使上百万的工人失业,大批的农人被迫放弃耕地,工厂商店关门,银行倒闭,一片萧条。1932年,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语: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当选总统,他主张政府应拿出行动来结束经济大恐慌,随后推出一系列政策暂时解决缓解了许多困难,比如实行了由国家对经济进行广泛干预、调节的“新政”,整顿金融,复兴工农业,举办救济事业等,挽救了美国的严重经济危机,并加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33年11月,美国与苏联建交,对拉丁美洲采取“睦邻政策”。1937年新的经济危机再度出现。次年,罗斯福采用扩大赤字开支的办法,使这次危机有所缓解;1938年秋末起,经济又开始回升。罗斯福政府在1938年6月25日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1938年2月16日通过第二个农业调整法,以代替被判违宪的第一个《农业调整法》。
到1939年,国际局势紧张,国家重点转向扩军备战。罗斯福注意力日益集中于国际事务,新政告一段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重振军备,才使经济得到恢复,走向繁荣。
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罗斯福于1941年3月签署《租借法案》(Lend-Lease Act),向与德意日作战的国家提供物资。8月14日,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The Atlantic charter),9月24日苏联政府声明同意其基本原则,接着召开莫斯科三国会议,奠定了美英苏战时合作的基础。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Pearl Harbor),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次日,美英对日宣战。英美在开始时接连败退。1942年5月,美军在中途岛海战(Battle of Midway)中击退日军。同年底至次年初,美国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Battle of Guadalcanal)中击败日军,美军由守势转为攻势,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Declaration by United Nations)。8月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Battle of Stalingrad)的胜利,使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局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同年7月,美英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9月在意大利南部登陆。10月意大利投降。
1943年11月,罗斯福、丘吉尔(Churchill)、斯大林(Stalin)举行德黑兰会议(Tehran Conference)。1944年6月,英美等国的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逝世,哈利·S·杜鲁门(Harry S. Truman)继任总统。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波茨坦会议(Potsdam Conference),美英就处理德国、波兰等问题与苏联达成协议。美英中发表了波茨坦公告(Potsdam Declaration,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美苏就苏军对日作战取得了一致意见。8月6日,美军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9日美军又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后杜鲁门任命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为盟国驻日最高统帅,美军进驻日本,实现了由美国独家控制日本的局面。
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七个主要国家之一,拥有独特的国策树。
File:Ambox outdated info.png | 这部分内容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6。 |
美国开局拥有4个科技槽,还可以通过国策 - 科学家天堂、美国科学研究所或者科研开发办公室来获得额外的科研槽。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总共拥有6个可选择科研槽,这几乎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美国民主线国策的尽头是科学家天堂。 如果阿尔夫·兰登在1936年当选总统的话,它可能会在国策树的一半就出现,而如果罗斯福留任的话,最终也会出现。反之亦然,科研开发办公室可以很早在罗斯福那一边的民主树上出现,而“美国科学院”在兰登这边国策树的尽头。这六个科研槽使美国在游戏后期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研究核技术、喷气式飞机和火箭技术,并仍然能够保持其在其他领域的研究。“科学家天堂”这个国策其实代表了从欧洲战争中逃到美国继续工作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
进一步, 作为一个民主国家,可以拥有给予来自 德意志国和 意大利的科学家庇护的决议,用对稳定性的轻微打击换取研究速度的提升。
缺少炮手就位DLC |
---|
|
File:Ambox outdated info.png | 这部分内容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5。 |
美国控制着太平洋上的几个岛屿,例如关岛、威克和中途岛。而波多黎各、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一开始被视为殖民地州,然而美国可以做出给予它们州地位的决议来让它们成为核心。 菲律宾则是美国的一个傀儡国。
在门罗主义下,北美、中美和南美的每个国家都受到美国的独立保障。这限制了美国的外交选择:再多保障一个国家,美国将要花费高达550的政治点数。
美国开局不是任何一个阵营的成员。
规则是由它们的意识形态决定的,所属阵营的意识形态和民族精神。由于大萧条和 不受干扰的孤立,美国加入一个阵营需要更高的全球紧张度,其中后者也提高了其他外交行动的全球紧张度限制。
规则 | 是否适用 | 原因 |
---|---|---|
可以在没有战争目标的情况下对同一意识形态集团的国家宣战 | 否 | 是民主政体 |
可以保障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独立 | 是 | 是民主政体 |
可以加入其他意识形态领导的阵营 | 否 | 民族精神:自由之家 |
可以创建阵营 | 是 | 民族精神:自由之家 |
保障独立可以降低全球紧张度 | 是 | 是民主政体 |
可以傀儡一个国家 | 否 | 是民主政体 |
可以对一个没有造成过全球紧张度的国家正当化战争目标 | 否 | 是民主政体 |
File:Ambox outdated info.png | 这部分内容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9。 |
在1936年的选举中,美国可以选择继续领导她的党派,根据选举结果,会增添另一种民族精神:
如果启用 炮手就位 炮手就位DLC,美国开局将会加入新的民族精神:
开局的美国是民主政体,每四年举行一次大选。政党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所领导的民主党。
大选每四年举行一次;在游戏里,发生在1936、1940和1944年。每一次选举都会提醒玩家选择选举结果。 罗斯福作为现任总统,每次都将竞选民主党人总统,即使是他曾在前一次选举中落选。共和党有三位候选人:1936年的阿尔夫·兰登、1940年的温德尔·威尔基和1944年的托马斯·E·杜威。每个人都能提供不同的奖励,玩家可以选择他们。请注意,如果共和党候选人在上一次选举中获胜,他们不会改变,因为他们将以现任总统的身份参选。例如,如果玩家在1936年选择阿尔夫·兰登,他们将无法在1940年选择温德尔·威尔基。除非已启用 炮手就位DLC,否则美国无法用国策改变自己的意识形态。 如果玩家想要改变意识形态,应该任命政治顾问:
任命他们各需要花费150政治点数,要么用来支持威廉·达德利·佩利领导的银衫军,要么用来支持由厄尔.白劳德他自己领导的美国共产党,两者都会稳步增长。但由于美国的民族精神 自由的国度,勇敢的家园——意识形态变化抵制力度:+20%,这一过程将比正常的慢。最终结果将使美国变成法西斯或共产主义国家。这个国家的执政党和领导人会改变,国名和旗帜也会改变。一旦这种情况发生,适用于法西斯或共产主义国家的外交规则也将适用于美国,不再有民主选举。
玩家可能要卷入一场内战,从而对抗民主力量。一旦这种情况发生,结果将取决于玩家如何处理各种弹出询问选择的事件,玩家获得的政治支持越多,发生内战时控制的国土也会越多。
在33%的支持率下,玩家将被询问是否愿意进行内战;而在50%的支持率下,他们可以选择将政府转向法西斯或共产主义,这将取决于哪种意识形态是当前最占主导地位的。
炮手就位DLC介绍了第二次美国内战的分支国策,要么是“暂缓政治迫害”线,要么是“美国优先”线。 不管选择哪一条国策线,当计时器开始滴答作响为战争作倒计时,同样的广阔道路就开始了——工业家开始把工厂转移到他们喜欢的地区(北方或南方),政府军械库被突袭,联邦政府的税收被扣留,国民警卫队的编队被动员和训练,直到宣布脱离联邦。在这不久之后,除非采取特别的重点措施,否则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密歇根州、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和俄亥俄州会宣布在内战中“中立”,成为“美国中立州”,他们将不再受玩家控制,还会向双方出售武器装备,同时组建自己的防御力量,作为事实上独立的阵营。然而一旦内战结束,无论哪一方获胜,他们都将重新加入胜者。
File:Ambox outdated info.png | 这部分内容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12。 |
这些都是可选择的美国内阁和设计公司。
制造商 | 类型 | 效果 | 花费() |
---|---|---|---|
斯普林菲尔德武器公司 | 步兵装备制造商 |
|
150 |
福特汽车公司 | 摩托化装备制造商 |
|
150 |
岩岛兵工厂 | 炮兵设计师 |
|
150 |
企业 | 类型 | 效果 | 花费() |
---|---|---|---|
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 | 工业企业 |
|
150 |
通用电器 | 电子公司 |
|
150 |
File:Ambox outdated info.png | 这部分内容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5。 |
File:Ambox outdated info.png | 这张表格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9。 |
征兵法案 | 经济法案 | 贸易法案 |
---|---|---|
志愿兵役制
|
民用经济
|
重视出口
|
10 军用工厂 |
22 海军船坞 |
138 民用工厂 |
毫无疑问,在1936年,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设能力。然而,由于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对80%的消费品工厂的巨大需求,美国只有22个民用工厂可供建造使用。要充分挖掘美国的经济潜力,就必须参加战争,消除大萧条的影响,改变经济法案。另一个削弱美国实力的因素是,军工厂数量太少,使其军队在一开始就非常虚弱。
石油 |
橡胶 |
钢铁 |
铝 |
钨 |
铬 |
1058 | 0 | 792 | 262 | 192 | 1 |
这些数字代表可用资源,根据贸易法案,一定数量的资源可能会被交易出去。
说到资源,美国人无不生活在富足之中。他们有着充足的 石油和 铝,也有足够的 铁,并将从他们在游戏中的贸易出口中获益匪浅。然而,美国缺乏 橡胶和 铬而且必须依赖进口。通过美国专有国策可以增加10橡胶的产出,还有几个勘探决议可供增加 铝和 钨,随着挖掘技术的研究 铁的生产也可增加。
从长远来看,通过控制对应地区来得到日本的铝和暹罗的橡胶是美国的战略目标之一。 另外,792钢看起来很多,但根据自由贸易法案,如果只使用其中的20%,军事生产的大规模扩张将导致1939年末的短缺。 研究资源获取效率可以抵消一些影响,但仅限于一定程度。美国要么在1940年左右摆脱纯粹的自由贸易主义,要么利用其庞大的民用工厂储备进行钢铁贸易。
File:Ambox outdated info.png | 这部分内容可能已不适合当前版本,最后更新于1.9。 |
1936年的美军号称拥有世界上第二大海军,仅次于皇家海军,但陆军和空军由于人力有限和装备短缺而受限。
种类 | 数量 | |
---|---|---|
步兵师 | 35 | |
骑兵师 | 1 | |
陆军师总数 | 36 |
种类 | 数量 | |
---|---|---|
驱逐舰 | 113 | |
轻巡 | 12 | |
重巡 | 15 | |
战列舰 | 15 | |
潜艇 | 71 | |
航母 | 3 | |
舰船总数 | 229 |
种类 | 数量 | |
---|---|---|
近地支援机 | 168 | |
战斗机 | 452 | |
海军轰炸机 | 144 | |
战术轰炸机 | 204 | |
飞机总数 | 968 |
美国海军舰艇等级 (没有DLC) | ||||
---|---|---|---|---|
类型 | 级别 | 数量 | 建造中 | 科技 |
航母 | 约克城级 | 0 | 0 | 航母 II (改进型变体, +1 全局参数) |
航母 | 突击者级 | 1 | 0 | 航母 II |
航母 | 列克星敦级 | 2 | 0 | 航母 I |
战列舰 | 科罗拉多级 | 3 | 0 | 战列舰 I (改进型 变体, +4 火炮, +3 其他全局参数) |
战列舰 | 新墨西哥级 | 5 | 0 | 战列舰 I (改进型 变体, +2 全局参数) |
战列舰 | 宾夕法尼亚级 | 4 | 0 | 战列舰 I (改进型 变体, +1 全局参数) |
战列舰 | 纽约级 | 3 | 0 | 战列舰 I |
战巡 | 列克星敦级 | 0 | 0 | 战巡 I |
重巡 | 波特兰级 | 7 | 1 | 重巡 I (改进型 变体, +2 全局参数) |
重巡 | 彭萨科拉级 | 8 | 0 | 重巡 I |
轻巡 | 布鲁克林级 | 0 | 0 | 轻巡 II |
轻巡 | 奥马哈级 | 10 | 0 | 轻巡 I |
驱逐舰 | 法拉格特级 | 8 | 13 | 驱逐 I (改进型 变体, +3 全局参数) |
驱逐舰 | 克莱斯蒙级 | 107 | 0 | 驱逐 I* |
潜艇 | 江豚级 | 9 | 1 | 潜艇 II |
潜艇 | 梭鱼级 | 3 | 0 | 潜艇 I (改进型 变体, +2 全局参数) |
潜艇 | S 级 | 65 | 0 | 潜艇 I |
运输船 | 400 | 0 |
名称 | 类型 | 科技年份 |
---|---|---|
克莱蒙森级 | 驱逐 I | 1922 |
西姆斯级 | 驱逐 II | 1936 |
弗莱彻级 | 驱逐 III | 1940 |
艾伦·M·萨默尔级 | 驱逐 IV | 1944 |
奥马哈级 | 轻巡 I | 1922 |
布鲁克林级 | 轻巡 II | 1936 |
克利夫兰级 | 轻巡 III | 1940 |
法戈级 | 轻巡 IV | 1944 |
彭萨科拉级 | 重巡 I | 1922 |
威奇塔级 | 重巡 II | 1936 |
巴尔的摩级 | 重巡 III | 1940 |
俄勒冈城级 | 重巡 IV | 1944 |
列克星敦级 | 战列巡洋舰 I | 1922 |
阿拉斯加级 | 战列巡洋舰 II | 1940 |
纽约级 | 战列舰 I | 1922 |
北卡罗来纳级 | 战列舰 II | 1936 |
衣阿华级 | 战列舰 III | 1940 |
伊利诺伊级 | 战列舰 IV | 1944 |
弗吉尼亚级 | 超重战列舰 I | 1936 |
蒙大拿级 | 超重战列舰 II | 1944 |
列克星敦级 | 航母 I | 1922 |
突击者级 | 航母 II | 1936 |
埃塞克斯级 | 航母 III | 1940 |
中途岛级 | 航母 IV | 1944 |
S 级 | 潜艇 I | 1922 |
江豚级 | 潜艇 II | 1936 |
鼓级 | 潜艇 III | 1940 |
巴拉奥级 | 潜艇 IV | 1944 |
科技年份 | 近距支援机 (舰载 衍生型) | 战斗机(舰载 衍生型) | 海军轰炸机 (舰载 衍生型) | 重型战斗机 | 战术轰炸机 | 战略轰炸机 |
---|---|---|---|---|---|---|
1933 | P-1鹰式战斗机 (FF "菲菲") | B-18 波洛 | ||||
1936 | A-17 (诺斯托普 BT) | P-40 战鹰(F3F) | PBY 卡塔琳娜(TBD 毁灭者) | P-38 闪电 | B-23 龙 | B-17 飞行堡垒 |
1940 | A-20 (SBD-2 无畏) | P-39 (F4F 野猫) | PBM 水手 (TBF-1C 复仇者) | P-47 霹雳 | B-25 米切尔 | B-24 解放者 |
1944 | A-26 (SB2C-1s 地狱俯冲者) | P-51 野马 (F6F 地狱猫) | PB4Y-2 私掠者 (BTD 毁灭者) | XP-58 连锁闪电 | XB-28 龙 | B-29 超级空中堡垒 |
喷气发动机技术 | ||||||
1945 | P-80 流星 | 喷气式战术轰炸机 I | ||||
1950 | F-86 军刀 | XB-51 | B-45 龙卷风 I |
美利坚合众国 拥有令任何国家羡慕的资源。然而,它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克服大萧条造成的严重的经济限制,这些限制导致人力短缺、削弱政治力、限制生产力。美国开局只有10个 军用工厂 。因此,建立陆军的过程将是缓慢的,克服这些障碍需要耐心。
生产力限制还会影响海军建设,早期的建设最好把重点放在 基础设施上,一次大概建六个,然后是一个民用工厂。重复这个循环,直到生产问题得到解决。 玩家还需要为了 橡胶和 铬进行贸易去建设战列舰和航母。玩家可能希望停止潜艇的生产,因为他们的潜艇舰队在游戏开始时就相当庞大。 早期的研究还应该包括驱逐舰 II 同时将现有的驱逐舰改为10艘一队的小舰队,在更安全的区域进行 护航。在大西洋,老式驱逐舰也可能被用作掩护,因为与其他舰队作战的可能性较小。在大西洋建造两个主力舰队,一个围绕战列舰/重型巡洋舰部队,另一个围绕美国海军突击队。这些舰队不需要像太平洋舰队那么大。不要在这些舰队中加入潜艇。 在太平洋,三个主力舰队应该集中在 菲律宾的亚洲舰队,以及夏威夷舰队和西海岸的舰队。把你最好的海军上将派到那些舰队,尤其是菲律宾舰队。目标是使航母群由2艘航母、3艘战列舰、4艘重巡、4艘轻巡和20艘驱逐舰组成。到战争开始时,你可能已经创建了5个或更多这样的舰队。再将额外的舰队转移到加州的其他基地,以避免基地的运力超负荷。菲律宾可能需要第二支后备舰队,以应对船只的损失,并扩大亚洲舰队的队伍。
在生产出足够的装备之前,不要试图训练新的部队。
在太平洋建立空军基地以抵御海军入侵。海军轰炸机和重型战斗机各100架。建议地点为中途岛、阿图岛和关岛,在此建设雷达站和海防。 日本的重点意图将会在攻占关岛上,但海军轰炸机和防御系统应该可以阻止他们。在玩家计划入侵之前,建议不要在那里保持海军驻守,因为日本在那里有自己强大的空军存在。
和平时期,偶尔派遣海军部队去日本岛屿侦察对方在防御哪些岛屿,会是一个不错的策略。若是太平洋上所有的防卫旅都在一名指挥官的指挥下,那么其他特别部队可以占领这些日本岛屿,从而节省控制太平洋战场所需的时间。 威克岛和帕尔米拉是执行入侵的好地方。一支9个师的小型两栖部队应该在战争来临时被组建来占领被防守的岛屿。把他们分成小组部队可以更快进行入侵计划,并组织多次进攻。驻军只有在空军基地或有城市的岛屿才有必要性。
菲律宾是太平洋战场的中枢。需要在港口附近建立海岸防御系统,防空,以及大量的海军轰炸机和重型战斗机,以保护南中国海和菲律宾海免受对方海军入侵。这也将带来菲律宾直接自治的额外效果。 请记住,菲律宾将为其国防生产单位,而当其被吞并时将停止造兵,尽管吞并它将能允许玩家在此建立雷达站。
一旦战争开始,日本将在菲律宾和南中国海拥有自己强大的空中力量。除非有必要,请留在港口。菲律宾海的问题可以通过占领帕劳群岛来解决。当从马尼拉发动海军入侵时要小心,因为它不会显示穿过南中国海的路线。如果这部分行程得不到保护,就可能会失去整个运输船队上的部队。
只适用于DLC共赴胜利激活时。 |
从1.7 Hydra补丁开始(尚不清楚是否可以在较早的补丁中实现),玩家完全有可能避免 日本开战,只要你愿意的话。
美日之间的战争通常是从日本的国策“确保对菲律宾的控制”开始的,一旦完成,日本就可以对 菲律宾有战争目标。玩家可以通过建造工厂和/或提供租借来降低菲律宾的自治等级,然后用傀儡系统吞并之。 鉴于美国拥有的工业能力,完成这一过程可以比历史ai控制下的日本完成上述国策要早得多。这样,日本将只能获得一个针对不存在的菲律宾的战争目标,因此不能宣战,从而使美国能够完全专注于欧洲的战争。
还应该注意到,这一策略并不能阻止日本对同盟国宣战(也就是说,通过国策“袭击南洋资源区”,日本可以拥有对 荷属东印度和 英属马来亚的战争目标), 然而美国通常是同盟国的一员。但是,玩家可以通过拒绝任何战争召唤来远离这场战争。
主要国家 |
次要国家 |
加拿大自治领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南非 英属印度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王国 罗马尼亚王国 南斯拉夫 中华民国 中共 满洲国 桂系 滇系 晋系 西北三马 新疆 墨西哥 荷兰 西班牙 葡萄牙 保加利亚 希腊王国 土耳其 立陶宛 拉脱维亚 爱沙尼亚 波兰 |
其它国家 |
欧洲 |
阿尔巴尼亚 奥地利 比利时 保加利亚 捷克斯洛伐克 丹麦 爱沙尼亚 芬兰 法国 德意志国 希腊王国 匈牙利王国 爱尔兰 意大利 拉脱维亚 立陶宛 卢森堡 荷兰 挪威 波兰 葡萄牙 西班牙 罗马尼亚王国 斯洛伐克 苏维埃联盟 瑞典 瑞士 土耳其 联合王国 南斯拉夫 |
北美 |
加拿大自治领 哥斯达黎加 古巴 多米尼加共和国 萨尔瓦多 危地马拉 海地 洪都拉斯 墨西哥 尼加拉瓜 巴拿马 美利坚合众国 |
南美 |
亚洲 |
阿富汗 不丹 英属马来亚 英属印度 中华民国 中共 桂系 伊朗 伊拉克 日本 满洲国 蒙古国 蒙古 尼泊尔 阿曼 菲律宾 沙特阿拉伯 晋系 暹罗 新疆 唐努图瓦 西藏 西北三马 也门 滇系 |
非洲 |
大洋洲 |